首页
>历史栏目>教学管理>教改项目

《医学文献检索》双语教学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 2014- 09- 26 14: 06浏览次数:

一、项目简介

(一)项目的背景及意义

为规范高等医学教育,提高和保障医学教育教学的质量,国际和国内医学教育组织纷纷制定了医学教育标准。目前国际医学教育界具有代表性的标准主要包括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   (World Feder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WFME)制订的《基础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和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office Education,IIME)制订的《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 in Medical Education , GMER)。此外还有美国医学院联合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Medical College, AAMC) 的医学教育目标计划( Medical School Objective Project,MSOP )。我国教育部于2002年成立《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课题组,参考各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研究制订符合我国实际需求并具有中国医学特色的中国医学教育标准,经全国各知名医学院校专家反复分析、集中研讨和论证,《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于2008年出台。我国的标准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即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共34项)和医学本科教育办学标准(10个领域44项)。

根据美国医学院联合会(AAMC) 的医学教育目标计划(MSOP),医学生必须具备“检索、管理和利用生物医学信息以解决个体或人群医疗保健问题并做出相应决策的能力”。根据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 和世界卫生组织(WHO) 推荐的《本科医学教育国际标准》,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 和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 推荐的《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 信息管理(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是最基本要求之一, 其具体内涵包括: 1. 检索、收集、组织不同数据库和资源中的卫生与生物医学信息。2. 在临床数据系统中检索患者特异性信息。3. 利用信息与交流技术作为辅助诊断、治疗、预防和健康状态监控的措施。4. 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局限性。5. 保存并维护个人实践记录以进行反思分析与改进提高。《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技能目标中明确提出“能够独立利用图书馆和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能用一门外语阅读文献。”由此可见信息素质尤其是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全球化、国际化医学教育标准的要素。

我国教育部2001 年9 月印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各高校在3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并引进原版教材和提高师资水平。2007年印发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鼓励开展双语教学工作,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积极聘请国外学者和专家来华从事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鼓励和支持留学回国人员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能力[7]。医学文献检索课也需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医学文献检索课双语教学存在以下几点必然性:

我国目前处于整体上升阶段,国外大量的信息不断涌入国内,无形中提高了文献检索的本质要求。培养大学生利用、获取国外信息资源的能力成为文献检索课的历史使命。对国外信息资源进行检索、交流,英语作为桥梁的作用凸现出来,进行双语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国家教育部早在1984年颁发《〈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的通知》就提出要求,高等院校应向学生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经过20多年的积累,文献检索课的内容不断更新,涉及英文内容高达70%多,在实际教学中已经符合双语授课的基本要求———“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课时的50%及以上的为非外语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

2001年8月,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加强大学本科教学的l2项措施,其中要求各高校在3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并引进原版教材和提高师资水平。文献检索课也需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等级标准A中明确提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法律等双语授课课程比例≥10%”、“其他专业能积极实施双语教学”。文献检索课作为信息技术使用的一部分,其也需要承担双语教学的责任。

针对上述医学教育标准与本科教学要求,对“医学文献检索”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信息素养,加强医学生管理与利用医学信息的技能,提高专业英语水平,为本科教育奠定基础。

(二)改革内容

1.优化教学内容

(1) 增加文献管理与利用软件的使用

美国医学院联合会将生物医学信息的“检索”、“管理” 和“利用”能力作为医学教育目标, 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中需要将检索后文献管理与利用内容予以纳入。将文献检索视为科学研究活动与临床实践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从这些活动的需求出发来设计课程内容。文献检索部分包括常见中英文数据库、搜索引擎和特种文献的特点与检索方法,管理与利用部分主要包括文献管理软件(如EndNote)的使用介绍与操作实践。

(2) 增加网络舆情分析

2013年9月9日《广州日报》报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舆情行业正式推出了职业培训证书。不久后,“网络舆情分析师”有望通过培训,持证上岗。如果说网络中海量的数据和信息是一个金矿的话,那舆情分析师就是淘金的矿工,需要把有价值的信息挖掘出来。

根据我系2013年暑期在浙江省疾控中心等单位开展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实习检查反馈结果,结合当今信息社会的实际需求,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医学文献检索》课程增加网络舆情分析内容,介绍网络舆情信息分析工具与分析方法,使该专业学生对这一领域有初步的了解,从而为今后相关就业岗位奠定知识基础。

(3) 强化科技论文写作

在讲授医学文献资料的检索、收集、分析和整理的同时,还应注重文献的合理利用,主要通过科技论文写作来体现。科技论文写作能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掌握写作规律,提高写作能力与水平,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科研和学习态度。

2.丰富教学资源

(1) 编写双语实践指南

参考第一部面向国内发行的《医学信息检索》(中英文版),编写《医学文献检索双语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采用中英双语对照的形式,挑选网络信息检索技术、CNKI、万方、维普、PubMed、搜索引擎、科技论文写作等章节典型案例,将实践题目分为基础题、必做题和选做题三类。基础题为加深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而设,部分可作为课堂实例。必做题要求灵活、综合应用基础知识,作为学生的实践课堂作业,做完需提交批改。选做题难度较高,供学生扩展练习与深入思考。

(2) 进一步建设课程网站

《医学文献检索》课程网站于2008年建立,内容涉及课程导学、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课程作业、模拟试题、参考资源等方面,包括主题讨论、自由讨论、实时答疑、我的错题、课堂笔记、答疑集锦等版块,拟在此基础上增加中英文双语练习题和双语互动问答。

(3) 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辅助教学

对2012级卫生信息管理与健康管理专业学生继续开展《医学文献检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辅助教学,将部分双语教学内容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以期进一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3. 改革教学模式——“阶段式”双语教学

当前国内双语教学的模式大体分为以下几种:

(1) 全英浸泡式双语教学

这种模式是指双语教学活动中的每个环节都采用英语形式。即使用英语教材和英语课件,教师用英语讲授,学生用英语与老师进行交流,作业、考试均使用英语。这是高层次的双语教学模式,要求师生具备较高的专业及英语水平。

(2) 英汉融合式双语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指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采用英文教材和英文课件,教师根据所授内容的难易程度用英文和中文交替讲授,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使用英文配合中文进行交流,同时作业和考试均使用英语。这种模式适合于双语教学课程内容相对较难的课堂。

(3) 半外式双语教学模式

在进行双语教学时,以使用中文教材为主,辅之以英语参考教材,个别章节用英语讲授,使用英语课件,作业、考试用中文。

(4) 英语引入式双语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采用英语教材,使用英语课件,而教师授课大部分使用汉语,只有专业术语和有关概念用英语解释。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以汉语为主。

课堂教学模式中有5个基本要素,即课件、教材、授课、作业、考核。根据上述教学基本要素,本课题借鉴当前我国双语教学模式,采用中英文结合方式制作课件,编写教材,进行授课,上交作业与期末考核,构建“阶段式”双语教学模式。

4. 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强调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考核内容采用中英文共同命题、答题。

(1) 过程性考核

过程性考核主要包括平时表现与实践成绩。平时表现占20%,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考核:出勤率、课堂表现、协作互助、思维创新与知识运用。实践成绩占30%,采用中英文实践题目考核,两者比例大致为7:3。

(2) 期末考核

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50%,考核题目在现有中文题目基础上纳入英文题目,中英文题目比例大致为7:3。

5.教学效果评价

根据课程教学改革内容编制《医学文献检索》双语教学问卷调查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满意度,主要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对教学各因素满意程度、“阶段式”双语教学模式中各章节内容英文授课比例、影响双语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主要因素、对双语教学的建议等内容,根据问卷结果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反馈,以期得到有益启示。

二、项目进展

本教学改革的对象为2012级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与健康管理专业学生,目前已基本完成进入论文撰写阶段,主要完成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优化教学内容

1. 增加文献管理与利用软件的使用

2. 增加网络舆情分析

3. 强化科技论文写作

(二)丰富教学资源

1. 已编写部分教学内容的双语实践指南

2. 进一步完善课程网站建设

3. 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辅助教学

(三)改革教学模式——开展“阶段式”双语教学

1. 根据所授内容采取“阶段式”双语教学,并已完成部分内容的微课制作。

(四)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强调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考核内容采用中英文共同命题、答题。考核成绩基本呈正态分布。

(五)完成教学效果评价

根据课程教学改革内容编制《医学文献检索》双语教学问卷调查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满意度,学生总体反应能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总体课堂满意度较高。

建议在课堂上进一步扩充课程专业词汇学习。

(六) 发表论文

在《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期刊2014年23卷第3期上发表课题论文“使用和满足”理论视域下的《医学文献检索》微博学习研究。“医学文献检索双语教学改革研究”一文目前正在撰写中。

三、项目特色

本项目的最大特色是是构建“阶段式”双语教学模式,所谓“阶段式”双语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双语教学模式,并逐步由低层次模式向高层次模式过渡的教学方法。下图中A,B,C,D分别代表英语引入式、英汉融合式、全英浸泡式和半外式4种双语教学模式。在《医学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初期,主要教学内容是绪论和网络信息检索技术,由于其理论性较强,研究层次较深,可先采用以汉语为主、英语为辅的英语引入式双语教学模式。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恐惧心理,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又能使学生较好地适应英语教学,为逐步增加英语教学打下基础。在完成基础理论教学之后,进入到应用教学环节,此时学生已渐渐适应双语教学,因此可进一步增加英语教学比例,采用英汉融合式模式讲授中文数据库、搜索引擎、特种文献检索和科技论文写作,采用全英浸泡式讲解英文数据库。在进行文献管理软件与科技查新的讲解时,由于教学内容以中文为主,且内容相对较难理解,因此教学模式采用以汉语为主、英语为辅的半外式教学模式。

信息来源: 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