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项目
(一)专业建设整体实力显著增强
药学专业特色项目建设,采取项目推动项目,大项目带动小项目。近几年来,药学专业先后组织申报并获得立项有: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药学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等,特别是在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的推动下,2012年又成功获得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优势专业建设项目立项。这些项目的成功申报不仅促进了本专业自身的建设与发展,也在省内同类专业建设中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
通过四年的建设,在以下四方面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1、课程建设方面:已有1门国家精品课程升级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完成4门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和2门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四年来,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本、省级重点或系列教材7本、主编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获得立项4本,校企合作教材3本。以下是教材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教材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表
建设内容 | 建设目标与任务 | 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 完成率(%) |
国家“十一五”规划 教材 | 完成《药理学》、《药事管理》、《天然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学》、、《药剂学》、《药物化学》《分析化学》、《药事法规》8本教材编写。 | 《药理学》、《药事管理》、《天然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实用技术》、《药剂学》、《药物化学》《分析化学》、《药事法规》已正式出版,《药理学》、《天然药物实用技术》、《药物化学》《分析化学》立项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 |
100 |
省重点教材 | 完成《药物制剂检验技术》、《药学微生物及技术》、《药学文献检索》、《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药物制剂工艺与制备》、《药理学》、《细贵药材鉴定》7本教材编写。 |
《药物制剂检验技术》、《药学微生物及技术》、《药学文献检索》、《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药物制剂工艺与制备》、《药理学》、《细贵药材鉴定》7本教材已正式出版发行。 |
100 |
校企合作教材 | 完成《医药物流信息管理》、《静脉药物配置技术》、《天然药物实用提纯技术》3本校本教材建设 | 《医药物流信息管理》、《静脉药物配置技术》、《天然药物实用提纯技术》3本校本教材已投入教学使用。 |
100 |
订单课程教材 | 完成1门订单培养课程教材编写 | 完成订单培养课程《药品仓储与配送》校本教材编写 | 100 |
2、教科研方面:承担国家自然基金1项,省自然基金4项,省科技厅项目3项,厅局级科研项目15项,并与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承担横向课题6项,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竞赛,指导学生承担省大学生新苗人才计划共10项,发表论文32篇,其中SCI收录12篇。主持各类教改项目14项,在省教师教育技术成果评比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1项教学成果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3、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贯彻校内基地职场化、校外基地教学化的理念,在完善已有实训基地内涵和功能的基础上,与省人民医院合作共建静脉药物配置实训室,并建成显微数码互动实训室、虚拟实训室及模拟药店的信息化自助服务终端系统。经过四年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面积、仪器台套数、仪器设备总值都有了明显的增加。2012年4月完成了省医药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认定工作并已于挂牌运行。2012年圆满承办了浙江省医药行业特有职业技能竞赛,并对外开展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服务。每年鉴定站承担医药行业职业资格鉴定与培训服务达650人次左右。同时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到目前为止,已遴选医院、医药公司、药厂、药店等校外实训基地77家,还与正大青春宝药业、浙江振德医药、浙江康恩贝制药等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建药学专业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形成了“教、学、做、研、训、证、赛”多元一体化的高职教育特色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见下表。
药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表
建设 内容 | 建设目标与任务 | 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 完成率(%) |
校外实训基地拓展建设 | 建设目标:增加1-2家医药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 建设任务:完成对合作企业的实地考察、论证与签约;完成校外基地实训3-5名带教老师的遴选、制订实习计划。 | 完成对浙江康恩贝制药、浙江阿童木医药等合作企业的实地考察、论证与签约;遴选校外实训基地带教老师91名、制订实习计划。 |
100 |
仿真项目实训场所建设 | 建设目标:建设静脉药物配置仿真实训中心1个。 建设任务:2012年度设计、论证静脉药物配置仿真实训中心建设方案。启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建设;制定并论证与此相关仪器购置计划;2013年度完成静脉药物配置仿真实训中心建设。 |
已按进度完成静脉药物配置仿真实训中心的设计、论证建设方案等工作;已完成制定并论证与此相关仪器购置计划,并已购置相关设备;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已建设完成并于2013年底投入教学使用。 |
100 |
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 | 建设目标:建设天然药物显微数码互动实训室1个。 建设任务:2012年度设计、论证天然药物显微数码互动实训室建设方案。启动显微数码互动实训室建设;制定并论证与此相关仪器、软件购置计划;2013年度完成显微数码互动实训室建设。 |
2012年度已完成设计、论证天然药物显微数码互动实训室建设方案。已完成论证与购置相关仪器、软件等任务并完成显微数码互动实训室建设。2013年9月显微数码互动实训室已投入教学使用。 |
100 |
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 | 建设目标:校院共建医院药物制剂生产型实训基地1个。 建设任务:2013年度设计、制定并论证医院药物制剂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 | 已完成医院药物制剂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的设计、制定及论证工作,已与省人民医院共建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 |
100 |
实训室仪器设备更新 | 建设目标:完善模拟药房、天然药物标本室、虚拟实训室等实训场所。 建设任务:提供各实训室所建设与完善方案,提供购置设施、仪器、软件、药品(材)、标本等清单及专家论证意见;提供完善后的实训场所运行、调整实训项目、设备维护等有关资料。 |
已与振德医药合作开发模拟药房自主服务终端系统,开发天然药物数码标本室等电子教学系统,共添置教学仪器设备约62.40万,更新或添置药品药材标本等600余种。 |
100 |
4、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近年来,共引进专业专任教师6名,遴选调整校外兼职教师10名。两年内有13名教师先后到美国、台湾、英国、德国交流学习,并有4名教师参加了国培项目,12名教师参加国内会议交流,极大地拓展了教师的视野,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整体综合实力。近几年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成果丰硕: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人数由9名上升到14名,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由17人增加到23人,双师教师由16人增加到19人,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明显提高;选拔培养“双师素质”教师3名,培养省高校优秀教师1人,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1人,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2人,省医坛新秀1人,校专业带头人1人,校后备专业带头人2人,校教学名师2人、校教坛新秀2人,校骨干教师2人,省医药职业技能考评员4人,与浙江康恩贝联合培养青年科学家1人。师资队伍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表见下表。
药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表
项目 | 建设前 | 建设后 |
校内专任教师 | 23人 | 28人 |
专业负责人 | 1人 | 2人 |
骨干教师 | 13人 | 15人 |
高级职称 | 9人 | 14人 |
博士学位 | 2人 | 4人 |
省考评员 | 0人 | 4人 |
双师素质 | 16人 | 19人 |
出国出境培训 | 0人 | 10人 |
优秀教学团队 | 1个 | 2个 |
省优秀教师 | 0人 | 1人 |
省专业带头人 | 1人 | 2人 |
教学名师 | 1人 | 2人 |
教坛新秀 | 1人 | 3人 |
“151人才” | 4人 | 5人 |
青年科学家 | 0人 | 1人 |
医坛新秀 | 0人 | 1人 |
(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在项目建设的推动下,创新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了“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建设机制,优化了“专业平台+职业方向”的课程体系,实践了“订单式”顶岗实习,学生的职业发展空间不断提升。每年为社会培养360名左右职业胜任力强的面向基层医药卫生行业的高素质应用型药学人才。近两年来新生报到率增加到98.9%、年底就业率增加到98.5%、就业对口率增加到90.2%。学生的职业技能达到就业的职业岗位(群)要求,学生参加了医药购销员(中级)和药品检验工(中级)职业资格考证培训,双证获取率增加到97.0%,基本实现了双证书培养。此外,我专业学生还积极参加省或国家计算机等级测试、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分别96%和75%以上。毕业生在医院、医药公司、药厂和药店等部门岗位表现良好,受到社会好评。2012年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医药行业特有职业技能大赛获得4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参加全国医药行业特有职业技能竞赛获得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
(三)服务地方区域经济能力不断提升
药学专业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职工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承办职业技能大赛等多种方式积极为区域医药产业服务,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同时也大大提升了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几年来,为区域医药企业开展各类技术培训1000多人次,4名教师被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聘为省级考评员,多名教师参与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办的执业药师培训、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等服务。2012年4月本专业实训中心完成了省医药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认定工作并已于挂牌运行,2012年还圆满承办了浙江省医药行业特有职业技能竞赛。同时开展对外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服务,每年鉴定站承担医药行业职业资格鉴定与培训服务650多人次,为企业培养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四)专业示范辐射作用有效发挥
“实训基地管理平台” 和“教学互动平台”等开发及技术支持,扩大了药学专业的影响,“双证并举”、“订单培养”等多种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内校际间得到了推广;电子书、模拟药店、移动课堂等电子等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在校内得到了很好地共享。承担职业鉴定培训工作,承办职业技能竞赛扩大了专业在行业中的影响力。以“教产共同体”为核心的基地产学合作平台得到同行好评和借鉴。开展企业技术服务、开发项目,考证培训等扩大了专业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五)专业建设特色亮点逐步凸显
1、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一体两翼”的人才培养特色
通过深化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探索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零距离对接,满足行业用人需求,不断提升学生职业发展的空间,使以医院药学方向为主体,医药物流和药物制剂方向为羽翼的人才培养机制获得生机,更好地体现 “一体两翼”的人才培养特色。为社会培养大量适应岗位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药学人才。
2、基地建设突显“教、学、做、研、训、证、赛”多元一体化的高职教育特色
继续加强省级示范性综合实训基地建设;先后建成一批如静脉药物配置实训中心等仿真式项目实训场所;仪器分析实训室等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突破实践教学的时空局限,满足学生 “真刀实枪”地实训。“校中厂”式生产型实训基地的建成将使“教学做”与“产学研”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师生创新创业发展。基地取得的医药职业技能鉴定资质,提高其对外培训和举办技能大赛的能力,进一步突显了“教、学、做、研、训、证、赛”多元一体化的高职教育特色。
3、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学团队彰显实力
坚持专业与产业相对接,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原则,打造三个优秀教学团队——药理教学团队、药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天然药物教学团队;形成了药学服务、职业培训、科研服务三个社会服务团队。团队依托医院、医学科研院所、医药企业,积极开展横向课题研究;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实现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地方医药企业成果丰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