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栏目>教学管理>教学改革

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高等卫生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高越明

发布时间: 2014- 10- 09 15: 29浏览次数:


一、项目简介

悠久的医学教育历史,形成了课程设置以学科体系为支撑、理论教学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实验教学以验证理论为核心的三段式医学类人才培养模式,并一直左右着众多医学高职高专院校的卫生职业技术类人才培养。但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这一模式在3年制高等卫生职业技术类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弊端也日益明显:以本科压缩饼干和符号学习为特征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给形象思维为主的高职高专学生学习带来困难;学科体系的理论教学与岗位实践相脱节,使工作岗位直接相关的技能得不到系统化的有效训练,毕业生上岗后不能较好地适应岗位工作。一些卫生职业类高职高专院校曾进行过局部的探索,但收效甚微,“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怎样培养高等卫生职业技术类人才”这一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较好的解决。为此,必须在汲取三段式医学类人才培养模式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专业岗位需求为起点,遵循高职学生认知规律,发挥高职学生个性潜能,探索一种基于专业岗位工作任务、符合医学教育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的高等卫生职业技术类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等卫生职业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办出高等卫生职业技术类专业特色,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高等卫生职业技术类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进展

1.切实转变师资队伍的教育教学观念,是推进高等卫生职业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

从整体而言,医学教育是一种典型的职业教育,传统的三段式培养模式,历史悠久而成为医学类人才培养的经典。但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在高等卫生职业技术类人才培养上遇到了挑战。将这种挑战成为改革的动力,从实操层面上突破传统的三段式医学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探索高等卫生职业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其难度比高职高专其他专业大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大。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是,实施改革的核心力量-现有的师资队伍,大多是由本科院校的三段式模式而培养出来的,并且在以往日常的教学中,课程设置以学科体系为支撑、理论教学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实验教学以验证理论为核心的模式已深入人心。如果不转变师资队伍的教育教学观念,突破传统的三段式医学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在实操时将寸步难行。

2.根据办学定位,深入一线做好专业人才岗位需求调研,是推进高等卫生职业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逻辑起点

高等卫生职业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其根本目的是主动适应区域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及时跟踪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才能与医药卫生行业间形成相互依存和相互支撑的关系,才能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这是高等卫生职业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特色。

3.课程体系决定了高等卫生职业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构架

与医药卫生行业企业紧密合作,以整体设计的大局观统领各课程模块,形成模块的内在链接关系,是高等卫生职业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课程体系构建上,突破传统三段式医学类人才培养模式束缚的根本途径,就是根据专业人才岗位需求调研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执业和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不同的课程模块为同一个目标服务,不断提升其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这是实现高等卫生职业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的重要保障。

4.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解析知识、技能、素质,确立人才培养规格,重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是高等卫生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内涵

三、项目特色

    该项目积极探索专业与医药卫生行业间相互依存和支撑关系,以专业人才岗位需求调研为逻辑起点,梳理岗位工作任务,校企(院)合作,共同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具体规格,共同制定、修订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工作任务为引导,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积极建设知识技能的学习训练与工作岗位和任务情境相联系的教学载体,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师资、基地、管理、质量四轮驱动,从整体上推进和保障改革目标的实现。通过3年的改革和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高等卫生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范式框架,在高等卫生职业技术类人才培养上,初步打破了传统三段式医学类人才培养模式的限制,为高等卫生职业该项目的技术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模板。